3月10日,美国方面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进行通话,随后沙特再次宣称将石油日产量提升至1300万桶。
这就暴露了本次石油价格战的本质,沙特的降价行为或有美国的某些诉求。
油价三十年最大跌幅背后,美国打的什么算盘?
在全球范围内,石油出口方集中在欧佩克、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有意思的是这些国家都不怎么招美国待见。对于小国家,美国说制裁就制裁,但对北极熊美国的确办法不多。
而全球石油需求在疫情下处于萎缩状态中,这时让小弟出面挑起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不失为一个上策。上实际中东战争的本质就是争夺石油话语权,这次和上次或没有本质区别。

但实际上油价的暴跌对于美国而言是利大于弊的,甚至美国还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延长低油价的窗口期。
首先页岩油听起来是美国的一个很重要的产业,但是其占美国非住宅投资比例只有30%,折合成GDP只占1%左右,并不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太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美国页岩油虽然在债券市场中占据了大量的低门槛,bbb级债务,但是如果金融系统本身没有比较大的风险引爆的话,这些债券还算相对安全。
另一方面来说,对于美国而言,美国仍然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因此油价的降低对于美国的经济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第一方面是降低的油价对于私人部门的消费是一个提振,美国居民消费的5%是对汽车油耗的消费,在相对收入低的人群当中,这个比例还要提高,所以低油价本身是提高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当于一次减税,能够有效的拉动消费。
另一方面低油价也处于减少通胀,在名义GDP保持一定的同时拉高实际GDP,同时也会拉高实际利率,这对于美联储接下来的降息,给予了更大的政策空间,有助于美国在现代经济下行的态势下对经济进行支撑。
最后低油价也有助于美国的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所以总体来说对于美国经济是利大于弊的,这也是美国为什么和沙特沟通之后,沙特的日均产能反而提高了。因为美国愿意延长低油价的窗口期,另外美国还可以通过减税等扶持政策,让页岩油企业暂时撑过这段寒冬来达到对自己经济的更大提升以及对俄罗斯的冲击。